/ / / 编号:21026497

[课件]秋水 课件-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4-08-1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认识,用法,天地,人的,之所,有限
预览图 7
语文 语文
() 秋水 庄子 作者:庄子 1、名周,字子休,战国宋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2、主要思想: ①顺应自然; ②无为而无不为。 1、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先秦时文学性最强、文学成就最高的著作。 3、又名《南华经》 分为内篇7(自著)外篇15杂篇11篇 4、写作特色:想象丰富;汪洋恣肆; 辞藻华丽;多用寓言;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庄子》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sì 名作状,按时节 注入 水边 名作状,向东 认为 通“辨”,分辨 到达 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俗话 转变 听说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意动用法: 认为...很浅薄 意动用法: 认为...微不足道 尊称,您 危险 永远、长久 有学问的人 无穷无尽 被动句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意动用法: 认为...怎么样 以...为... 把...当作... 使动用法: eg:少仲尼之闻:认为...很浅薄 eg: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使....怎么样 意动用法vs使动用法 (一)结构 第一段:河伯认识的转变 (1)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旋其面目———睹子之难穷 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过去:不信———现在:信)对比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2)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成语:井底之蛙 成语:夏虫语冰 同:“墟”居住的地方 时令 同“蛙” 限制 孤陋寡闻的人 限制、束缚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矣,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sì lǘ xiàn 不足,缺乏知识 大道理 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 满 流空 超过 自夸 正 察觉 显得 怎么 第二段:北海若阐释“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 成语:井底之蛙、夏虫语冰 层次一:人的认识受各方面制约,所以认识是有限的。 排比: (1)井蛙———虚(空间) (2)夏虫———时(时间) (3)曲士———教(教育) 类比 不可语大理 可语大理 对比 河伯: 见大海 层次二: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人的认识有限。 海之大: 归———不止不盈 泄———不已不虚 反映与河伯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吾不自多 吾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于大山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l i tí tài 考虑,试想 古:中原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堆 沼泽 遍布 通“毫”,毫毛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国家 代词,代国家 国家 之前 三、分层总结 四海于天地 中国于海内 人之于万物 礨空在大泽 稊米在大仓 豪末在马体 世间万物的的大小 都是相对而言的 四、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这就使人们不能囿于个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