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整合(中国近现代史) 阶段1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 阶段特征 1840—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阶段,一方面,列强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不断高涨。 (1)半殖民地化:晚清时期,列强先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救亡图存: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旨在挽救民族危亡,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资产阶级则进一步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社会变迁: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厂制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与此同时,近代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活日益近代化。 通史视角 视角1 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对鸦片战争的应对 (1)统治集团:统治集团并未真正意识到西方列强的威胁,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决策者关注的中心仍然是国内的阶级矛盾。 (2)知识分子: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西方列强技术的先进,但是,仍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具有优势,对西学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也没有付诸实践。 (3)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已经感觉到赋税的沉重和社会的变化,但是,他们没有将其与民族矛盾结合起来。农民阶级将斗争矛头对准了清王朝,民族意识尚未真正地觉醒。 视角2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的影响 (1)中央集权的削弱: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朝被迫重用汉族官僚地主,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 (2)军事体制的变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朝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表现极差,清朝被迫编练乡勇和新军,这些军队大都使用近代武器,受汉族官僚控制。 (3)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部分统治者认识到兴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大力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兴起。 (4)财政收入的减少:太平天国运动占据了清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江南。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和之后,江南的财赋大量缩减,与此同时,海关的税收增加,清朝的税赋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视角3 晚清教育变革的意义 押题预测 1.(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19世纪90年代中叶,一本“畅销书市”的著作大力鼓吹“商战”,该著作表示,健康的工业、商业无法由政府包办,商战是资本、商业的较量,政府可以从重商主义立场出发给予保护、支持,但绝对不可以取而代之。这一“商战”理念( ) a.批评了洋务新政的反动本质 b.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诉求 c.助推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d.激发了民众的“主人翁”意识 b 解析 该书作者主张政府扶持民族资本进行“商战”,而不是政府直接进行“商战”,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故选b项;从材料的观点看,该思想属于早期维新思想,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不可能批评洋务新政的反动本质,排除a项;“商战”的观念有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普通民众的意识变化,排除d项。 c 2.(2024湖南娄底二模)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的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收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这一时期( ) a.官场陋习积重难返 b.洋务派开始兴起 c.权力构架发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