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号:22092552

[试卷]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反映,历史,社会,加强,北宋,统一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东兴区2024年秋高一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45分) 1.三星堆遗址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在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了若干新器物,如顶尊跪坐铜人像、铜圆口方尊、玉琮、丝织品、金面具和象牙雕刻,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这进一步印证了() a古蜀文明领先于中原地区 b.内外服体制的优越性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2.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a.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b.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3.东周时期,周桓王与郑国矛盾激化,便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血缘纽带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4.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5.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米揩暴众而用刑大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a.统治者不行仁政 b.农民起义频发 c.为政者的昏庸 d.社会矛盾激化 6.下图1、2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铁犁资料。从铁犁使用的变化中说明了 图1汉代牛耕画像石图2唐代曲辕犁 a.耕作技术的改进 b.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c.产业结构的升级 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7.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集中表现了()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b.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c.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9.“王与马,共天下”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模式。高门士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甚至出现了“朝权国命,递归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晋政体混乱 b.君主专制加强 c.东晋士族专权d.宗室争夺权力 10.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11.诗歌创作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这反映出 a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水平 b.社会变迁影响唐诗风格 c.文学作品会直接反映王朝更替 d.诗人气质决定唐诗风格 12.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加强了中外交流d.扩大了唐朝疆域 13.如下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北宋中央权力机构的基本特征是() a.官员争权,宦官祸起 b.机构繁多,效率极高 c.相互牵制,掣肘皇权d.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14.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a.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 c.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d.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 15.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