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号:22088145

[试卷]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时期,答题,尚书省,汉代,表明,答案
预览图 3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1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0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陶器中夹砂陶占比较大,约占总数的70%;纹饰主要有条纹、交错条纹、长方格纹等,石器主要有锛、镞、钺等,玉器主要有琮、环、玦等。据此判断与英德岩山寨遗址时期接近的是( ) a. 陕西蓝田人 b. 韶关马坝人 c. 湖北长阳人 d. 龙山文化 2. 下面两幅图的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地理疆域不断扩大 b. 政治变法不断推行 c.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 铁犁牛耕不断普及 3. 商鞅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表明他( ) a. 倡导用法家思想治国 b.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c. 主张革新推动社会发展 d. 注重采用多种政策施政 4. 如下图是1991年中国邮电部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 ) a. 发生在黄河地区 b. 建立了“张楚”政权 c. 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歼灭了秦军主力 5. 从法理学、法律史学角度研究董仲舒,学界更为熟悉的主题是“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把《春秋》作为裁决个案的依据。这表明( ) a. 儒学成为汉代司法审判的唯一依据 b. 汉代儒学吸收了先秦法家思想 c. 《春秋》经义是汉代重要的法理理念 d. 《春秋》经义推动汉代司法进步 6. 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a. 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 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7. 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戈壁滩发现有1400多座砖墓群,多为魏晋时期的墓葬。其中3号墓中既有描绘鲜卑人耱地(平整土地)、耙地、采桑的壁画,也有描绘汉人放牧情境的壁画。这说明( ) a. 魏晋时期民族交流交融 b. 江南经济得到了有效开发 c. 北方政权比南方更稳定 d. 女真族迁入中原定居生活 8. 据《通典》记载,隋朝时,各地官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民间义仓“又皆充满”,仅“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这表明隋朝( ) a. 储粮技术十分先进 b. 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c. 运河便利物资流通 d. 备战备荒蔚然成风 9.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洛阳一带修建一座大型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0. 汉武帝之前,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汉武帝开始,“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隋唐科举制以来,“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根据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这种变化可知() a. 察举制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b. 选官制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 c. 早期选官制有利于君主专制 d. 科举制成后世唯一的选官制 11. 《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一直以来征收的各种赋税项目,一律停止)”,“此外敛者,以枉法论(两税法之外敛财的,依法严惩)”。这说明,两税法( ) a. 扩大了收税对象 b. 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 简化了税收名目 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12. 以下内容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的发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