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世界遗产公约》 中国加入 《世界遗产公约》 1834 1906 1930 1964 1972 1982 1985 1998 2004 希腊制定法律保护古迹 南京国民政府《古物保护法》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清政府颁布 《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概念解释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 黄山 乐山大佛 文化遗产 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等。 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长城 布达拉宫 莫高窟 书法 剪纸 京剧 九寨沟 三清山 三江并流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原因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酸雨侵蚀的乐山大佛 ◎意外失火的巴黎圣母院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明代龙纹琉璃砖 材料: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原因 ①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 ②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①人为:战争频发、工业化和城市化、过度的旅游开发、考古破坏、环境污染等; ②自然:文化遗产的年久腐变、自然灾害。 1、重要性: 2、必要性: 古代对文物的收藏,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1、古代: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二)文物保护的措施 ①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 (1)欧洲: (2)中国: ②还发展出金石学,专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 ◎赵明诚《金石录》 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二)文物保护的措施 2、近现代: 通过立法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世界: 1834年 20世纪 60、70年代 1964年 ◎《威尼斯宪章》 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意义。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二)文物保护的措施 2、近现代: 通过立法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2)中国: 清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 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公布8批。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三)文物保护的原则 ◎博尔哈湿壁画修复 ◎云接寺壁画修复 ◎青铜器修复 真实性、完整性、原真性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该片重点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该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