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传承 (第14课) 最初载体: 文化保护 (第15课) 口头传说、史诗 载体变化、发展及其作用 学校教育 书籍(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破坏因素: 自然灾害、战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文化遗产保护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雕版 印刷 白鹿洞书院 耶稣会士 翻译活动 约bc30世纪 春秋战国 bc3世纪 汉 唐 宋 明清 1683 1898 1905 1909 21c 埃及出现 纸草书卷 私学产生 亚历山大博学园 造纸术 胶泥活字 印刷术 京师 大学堂 南通 博物院 设立 太学 中国出现 简策和帛书 阿莫西林 博物馆 京师 图书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壹: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1)官学: ①西周: ②汉朝: ③西晋: “学在官府”。 中央设立太学,地方官学 。 设立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北京国子监琉璃牌坊 (2)私学: ①春秋时期: ②唐代以后: ③宋代: 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儒家孔子影响最大。 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 书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孔子讲学 壹: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材料: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宋朝书院兴起的原因? ①宋明理学兴起并向基层渗透; ②重文轻武,大兴科举的推动; ③商品经济繁荣; ④造纸术、印刷术发展。 壹: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材料: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壹: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①起源早,发展时间长;②政府主导;③官学私学并存;④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⑤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作用: ①为政府培养了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 ②有利于儒学的传承; ③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④促进科举考试的推行与科举制的发展。 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壹:学校教育的发展 2、近代西方学校教育 (1)起源: 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作用: “大学”源自拉丁语,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巴黎大学徽标 材料: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西北郊外办起了欧洲第一 所综合性学校,后人称之为柏拉图学园,又叫"阿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