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编号:22105196

[试卷]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试题(含答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中国,政府,欧洲,贸易,白银,现象
预览图 5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3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 a.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 b.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2.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 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 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3.宋代的地契分为“ 红契” 和“ 白契” ,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后完 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白契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时,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人作保并签名盖章。此做法( )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确保了政府赋税收入 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 d.维护了小农合法权益 4.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5.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 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6.“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上述诗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陈述丝绸之路兴衰 b.再现汉唐盛世风采 c.赞美丝绸之路上贸易盛况 d.陆上交通发展迅速 7.公元前3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廉价粮食不断输入罗马,意大利的“大地主不愿意再把他们的田地用于种植谷物了。他们更愿意栽种水果和树木,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推知,当时罗马( ) a.奴隶制经济不断衰退 b.庄园经济趋于解体 c.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d.小农经济快速发展 8.根据欧洲学者统计,从美洲运到亚洲的白银,约占美洲白银产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大陆的。但是,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欧洲的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最常用的路线是( ) a.伦敦—威尼斯—亚历山大港 b.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泉州 c.里斯本—果阿—澳门 d.阿卡普尔科—马尼拉—澳门 9.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10.1867—1894年,中国仅出口的茶叶价值即大致与进口的鸦片价值相当。1880—1891年, 清政府茶叶关税收入总计5 338.9万两,年均445万两,相当于同期海关出口税收的55.4% 左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 ) a.茶叶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 b.茶叶贸易有取代鸦片贸易之势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