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两宋时期,相对于传统州县城市,大量涌现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其中2 200处属于较为成形和稳定的市镇,开启了一条农耕文明时代的城镇化道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市的发展兴盛 b.坊市界限被打破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对外贸易的扩大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b.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 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3.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应该住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集镇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b.两宋时期出现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 c.有些镇发展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 d.宋元时期出现专业分工的集镇 5.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6.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发生于( )。 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b.中世纪初期的东欧 c.中世纪后期的西欧 d.中世纪后期的东欧 7.下列表述中,符合人类居住方式演变规律的是 ( ) a.巢居→穴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b.穴居→半穴居→巢居→地面筑屋 c.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d.巢居→半穴居→穴居→地面筑屋 8.已知最古老的村庄出现于今天死海北边绿洲上的埃里哈(杰里科)。当地居民在他们的圆形茅屋周围建筑起坚固的围墙,挖掘了护城河。这一情况反映出原始村落存在的意义是 ( ) a.定居繁衍 b.防卫保护 c.商品交换 d.农业生产 9.中国古代早期的集镇大多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故位置多位于战略要地。英国的贸易小镇多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古代集镇的形成 ( ) a.位置分布受军事、经济因素的影响 b.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c.世界各国的形成因素基本相同 d.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10.四合院为北京的传统民居。下列选项对北京四合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以中轴线贯穿,呈对称形状 b.四合院中南房为正房 c.北京四合院比较封闭 d.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 11.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12.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 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3.地处洛阳盆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著名的青铜时代都城遗址。遗址的主要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时代约为距今3 800-3 50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这一兴盛了约300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被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