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号:22104692

[学案]第十三讲 工业文明的震荡与转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学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战争
预览图 5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第十三讲 工业文明的震荡与转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20世纪上半期,是工业文明的震荡与转型时期,是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是两次世界大战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 (一) 时间主线 (二) 空间定位 1 图一、图二分别为1914年和1923年的欧洲地图,指出图二与图一的三个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图一 1914年欧洲  图二 1923年欧洲                                                                                                                                                                                          2 对比下列两幅地图,从中任意提取1945年后有关领土变迁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  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土变迁示意图                                                                           年份 全国卷 江苏卷 甲卷 乙卷 新课标卷 2024年 (非选·4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选·34)俄国十月革命 (选·1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重视体育事业 2023年 ①(选·34)经济危机 ②(非选·41)日本投降 ③(非选·46)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2年 (选·35)二月革命 (选·1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考向分析 (1) 考查内容:有关这段时期内容的考查频率不太高,但近几年比例在增加。平时复习时,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2) 考查方式:试题多以特定时空下的史料构建学术情境,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较为全面,更多突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3) 价值立意:制度创新;民族自信;现代化模式;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和平与安全 主干回眸一: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①_____ 1931—1945年 战场 主要在欧洲,东线、西线、南线 中国、北非、欧洲、苏德、太平洋 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②_____ 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 反法西斯同盟国与法西斯轴心国 原因 根本原因:③_____ (1)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④_____,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对⑤_____的不满,最终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特征 第一次世界范围的战争 第一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 进程 (1) 导火线:1914年6月,⑥_____。 (2) 爆发:1914年7月,全面爆发。 (3) 结束:1918年11月,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 局部爆发:1931年,日本制造⑦_____,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 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2) 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 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⑧_____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3) 全球阶段:1941年12月,日军空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4) 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国际秩序的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协调关系 调整了⑨_____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⑩_____的暂时妥协 体现意志 体现了 _____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