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试题。 (《古人谈读书》其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请写出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3.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说短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对你的启发。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②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 5.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是 句,意思是 6.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 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8.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子杀彘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②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③。”遂烹彘也。 【注释】①彘:猪。②女:同“汝”,你的意思。③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儿非与戏也(开玩笑) b.顾反,为女杀彘(同“返”) c.妻适市反(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别) (2)下列句子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这个故事中,“杀”与“不杀”是焦点。曾子的妻子不让杀,理由是 ;曾子坚持要杀猪,理由是 。你赞成 的做法,理由是 。 9.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①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④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⑤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②户:堂屋的门。③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④相与:共同,一起。⑤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 (3)画“﹏﹏﹏”的句子运用了两个 句,意在强调 和 是随时随地可见的。 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 读书要三到(节选) (宋)朱熹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a.看见 b.听到 c.通“现”,出现 (2)三到之中,心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