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编号:21068237

[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表格式)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4-08-19 科目:高中生物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循环,物质,生态系统,学生,生物,群落
预览图 2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课时)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二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位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学生已学习过呼吸作用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内容,为本节课打下基础。本节内容包括建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阐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质循环原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本节内容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加强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意识到“生命体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最终能够构建“稳态与平衡观”。同时对学生回顾能量流动内容与承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是学生整体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键一环。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途径,以胡杨树林为例,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阐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进一步培养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概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分析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价值,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难点 1、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途径,以胡杨树林为例,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阐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进一步培养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概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分析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价值,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式与策略 情境化教学、模型构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问题导入;展示“问题探讨”中的新疆的胡杨林图片 自古就有:“胡杨树生而不倒,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神奇传说。 1. 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 2. 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 通过新疆本土资源的拓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6分钟 二、思考·讨论: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以问题串的形式提问: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碳是如何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在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传递的?最终形成哪些产物呢? 碳元素主要以什么途径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以什么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此外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置这一任务并进行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基于既有知识体系,对两者进行比较。通过这一任务,促进学生对概念图的构建。 10分钟 三、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课本p62的图3-10,完成碳循环示意图。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碳在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 通过建构模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分在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10分钟 四、巩固练习: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分在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3分钟 五、思考·讨论: 根据碳循环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2)碳循环是指co2循环还是碳元素循环? (3)碳循环属于物质循环中的一种,什么是物质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5)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6)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