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选聘(pìn) 挚友(zhì) 殷红( yīn) 鲜为人知(xiǎn) b. 校对(jiào) 澎湃(pài) 哺育(bǔ) 锲而不舍(qiè) c. 字帖(tiè) 屏障(píng) 呜咽(yè) 气冲斗牛(dǒu) d. 取缔(dì) 亘古(gèn) 惭愧(kuì) 锋芒毕露(l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谣言 高粱 深宵 可歌可泣 b. 气魄 草率 斑斓 妇孺皆知 c. 巅峰 攀谈 竹篾 大庭广众 d. 烦躁 醒悟 灌输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总是拈轻怕重,主动承担重任。 b. 这次考试他成绩优异,这都是他平时不耻下问,勤奋努力的结果。 c. 这些英雄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可歌可泣。 d. 面对困难,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最终成功克服。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删去 “通过” 或 “使”)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删去 “不再”)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这让老师很高兴。(将 “改进” 改为 “提高”)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在 “合理饮食” 前加上 “能否”) 5.综合性学习。(8 分) 在 “天下国家” 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某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1)第一组同学收集了一些爱国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2 分) (2)第二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爱国小故事,想请你帮忙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绝路。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3 分) 概括: 。 (3)第三组同学想制作一张关于爱国的手抄报,你觉得可以设计哪些板块?请列举两个: 、 。(3 分) 6.文学常识填空。(5 分) (1)《黄河颂》是著名诗人 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合唱《黄河大合唱》而写的组诗的第二章。 (2)《老山界》的作者是 ,课文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艰难过程。 (3)《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黄河颂》选段,回答问题。(15 分)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身上展现。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东海奔去。 你的精神, 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你的哺育下, 新的英雄和壮士将不断涌现。 1.选段中把黄河比作 “中华民族的摇篮” 和 “民族的屏障”,请分别说说这两个比喻的含义。(4 分) 2.“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东海奔去” 描绘了黄河怎样的气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3.文中反复出现 “啊,黄河!” 有什么作用?(3 分)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黄河精神的理解。(4 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课外阅读,回答问题。(25 分) 永不熄灭的烛光 ①1947 年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未满 10 岁的女孩倾倒出自己幼小心灵中全部的同情和爱心,写成了一篇凄婉感人的故事《可怜的小青》,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大公报》。不久,《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她的这篇处女作,小女孩收到了平生第一笔稿费 ——— 一块大洋,她拿出其中的五角钱买了几本自己心爱的书,两个烧饼,留下五角钱,买了一支漂亮的铅笔。她想,要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