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 一、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徜徉( ) 浩淼( ) 镌刻( ) 谆谆教导( ) 芳菲( ) 呜咽( ) 绚丽( ) 心旷神怡(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眼花潦乱( ) 记忆尤新( ) 五彩班斓( ) 谈笑风声( ) 二、文学常识 1.《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____,她是当代著名的_____。 2.文中提到的诗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_____(作者)的《_____》。 三、句子排序 ( )我和伙伴们坐在柳荫下,听着蝉鸣,折下一根柳枝,做成柳笛,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 )故乡的夏天是美丽的,那片柳树林是我们的乐园。 ( )玩累了,我们就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心中充满了惬意。 (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四、修改病句 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 2.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 3.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 五、课内阅读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他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 /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 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 / 依然是十年前的清泉……” 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文中两位老师的讲课分别对 “我”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选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老师讲课入情入理的?举例说明。 六、课外阅读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去。”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一个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又过了一刻钟,孙老师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里的同学和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然后,他走上讲台,开始为我们讲课。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 他说得很轻,但我们都听到了,也都记住了。 中考结束后,我顺利地通过了师范学校的面试,被录取了。 离开学校的那一天,我特意去孙老师的办公室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