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号:22110806

[素材]2025年八省联考语文作文导写:“人本是艺术且富有同情心”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社会,艺术,同情心,人的,会的,材料
预览图 3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2025年八省联考语文作文导写 “人本是艺术且富有同情心” 材料分析 立意指导 标题范例 素材积累 范文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本是艺术的,是富有同情心的。只是社会阻碍或消磨了。 以上材料你赞同与否,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人本是艺术的,是富有同情心的。只是社会阻碍或消磨了”,这句话看似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多重层次的思考角度。 首先,从关键词来看,“人”是主体,强调了人类的本性特质。“艺术的”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具有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能力,是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和情感表达的特质,意味着人天生具备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并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艺术”,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等传统艺术形式,还是生活中点滴的美好瞬间和独特的行为方式所展现出的艺术气息。 “富有同情心”则突出了人在情感方面的善良本质,能够对他人的遭遇、痛苦和幸福产生共鸣和关切,愿意去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种同情心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温暖社会氛围的基石。 而“社会阻碍或消磨了”则揭示了一种矛盾和现实状况。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为何会对人的这些美好本性产生负面作用?这可能涉及到社会的竞争压力、物质追求的过度强调、快节奏生活导致的人际关系疏离、复杂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对人性的压抑等多种因素。例如,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职场环境中,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职位,可能会变得冷漠和自私,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从而逐渐丧失了原本的同情心;又如,现代社会中对物质财富的盲目追捧,使得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精神世界的滋养和对他人的关怀,进而抑制了自身艺术气质和同情心的发展。 从整体关系来看,材料呈现出一种理想状态的人性与现实社会影响之间的冲突关系。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和恢复人的本性,或者探讨社会应该如何进行变革和调整,以更好地保护和激发人的这些美好特质。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性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 二、立意指导 1. 人性的坚守与回归: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论述在社会的种种压力和不良影响下,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内心深处的艺术气质和同情心。比如,即使身处冷漠的城市丛林,依然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展览等方式滋养自己的艺术心灵,同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不被社会的功利之风所左右,让人性的光辉在自己身上得以延续。 2. 社会对人性的重塑:探讨社会应该承担起保护和培育人性美好的责任。例如,学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审美能力;企业应该营造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避免过度竞争导致人性的扭曲;社会舆论也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相互关爱、追求精神富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 个体与社会的平衡与共生:思考如何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不被社会完全同化,而是利用社会的资源和平台来展现和弘扬人性的美好。比如,借助社交媒体传播正能量的艺术作品和感人的公益故事,激发更多人的同情心和创造力;或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独特的艺术思维和人文关怀去解决问题,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标题范例参考 1. 《莫让社会泯然人性之善》 2. 《守艺术本心,怀同情之善》 3. 《于社会浪潮中拾回人性真珠》 4. 《社会不应是人性的“销蚀剂”》 5. 《以人性之光,耀社会之途》 6. 《绘就人性在社会的坚守之画》 7. 《人性本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