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号:22110505

[素材]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和素材积累:“追寻·铭记·传承”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民,中国,材料,传承,建设,红船精神
预览图 4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和素材积累 “追寻·铭记·传承” 材料分析 立意指导 标题范例 素材积累 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也被称之为“红船精神”。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其征途上砥砺前行,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学史沉思,可以知来路;悟史力行,可以开新局。 校团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党史,并举行“追寻·铭记·传承”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开篇详细介绍了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引出“红船精神”,并明确其本质为“依水行舟,忠诚为民”,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与人民紧密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在历史浪潮中不断前行的奋斗姿态。 “依水行舟”形象地描绘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党如同行舟于水上,深知人民力量的伟大,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顺应民心民意,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稳步前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在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发光发热,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无不体现出党与人民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从而获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这是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忠诚为民”则深刻彰显了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高尚品质。自建党以来,无数共产党人怀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战争年代,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尽管深陷囹圄,依然心系人民,憧憬着未来美好的中国,展现出对人民深沉的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解决贫困、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如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盐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当地百姓,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为民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贯穿于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成为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材料进一步阐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再到如今在科技创新、国防建设、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每一步都离不开共产党人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复杂局面,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以无畏的勇气和智慧,开拓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实现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引领的伟大跨越。 本题任务驱动明确,校团委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学生学习党史,并举行“追寻·铭记·传承”的主题征文活动。这要求考生紧密围绕党史学习这一主题,结合“红船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深入阐述自己对“追寻·铭记·传承”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