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璞鼎查向英国资本家宣称:“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中国)一省的衣料的。”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希望打开中国市场 c.广州商品经济发达 d.受到璞鼎查的煽动 2.“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b.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官员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空白框内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永安建制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 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材料说明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 ) a.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 守旧派势力强大 c.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d. 对列强寄予幻想 7. 一位清朝皇帝在《上谕》中说:“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份《上谕》中的“京师云扰”是指(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太平军攻占南京 c.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 d.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8.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9.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 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旧思想根深蒂固 b.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革命果实被窃取 d.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11.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陈独秀 12.台湾在历史上共有三次与祖国母亲分离,两大回归。导致台湾与祖国第二次分离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