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 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透镜,透镜是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本节课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的各种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本节内容不拘泥于有关透镜知识的逻辑体系,而是通过让学生经历两个递进的活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由观察、了解 区别、比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的环节,学习有关知识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做中学。 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许多有关透镜的例子,比如放大镜、近视镜、远视镜等,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能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建立物理概念。 (2)能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通过分组实验作图,能画出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4)通过作图,能分析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原因 (5)经历用不同方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初步掌握利用事物特点来区分物体的方法,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6)通过对森林公园竖立“禁止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原因的解释,激发学生保护环境,防止火灾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和物理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作图,能分析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2分钟) 大家去森林公园游玩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一条标语“禁止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样的标语除了引导游客保护环境之外,还可以起到防止森林火灾的作用。说到这儿,有同学就会问了,“一个透明的饮料瓶怎么就和火灾联系起来了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则短片了解一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看完视频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有那样一条标语了吗?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透镜。 以问题和视频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师:在大家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给大家明确两个任务:①将透镜分类;②说出出它们的特征。提醒学生:我们桌子上是实验用的是透镜,可以用手摸。但实际光学仪器镜头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隔着面巾纸或者眼镜布摸。!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生甲:透镜可以分为两类。生乙: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找一两名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总结: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小结并过渡:根据他们的结构的不同,我们便掌握了第一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摸。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下面请大家结合课本活动4.3,通过探究总结出第二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认识透镜用眼睛观察的同时,也可以用手摸一摸。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要近) 联系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一)透镜 (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用凸透镜靠近书本观察时,课本上的字发生了什么变化?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总结:凸透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像。生活当中应用凸透镜最广泛的例子莫过于放大镜了。想一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