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建构原子模型 考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时间 模型类型 科学家 模型说明 建立模型的依据 1803 实心球模型 道尔顿(英国) 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猜测 1897 枣糕模型(又叫西瓜模型) 汤姆生(英国)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 汤姆生发现电子,且测得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显电中性 1911 核式结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 卢瑟福(英国)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 1913 分层模型 玻尔(丹麦)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运动 带负电的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稳定轨道上运动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 、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二)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呈电中性。 (三)原子核与原子大小的比较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能力拓展】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 如图所示,a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用它轰击金属箔,发现多数x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个别的a粒子被弹回。实验结论: ①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 ②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原子核的质量比a粒子大得多,当a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 典例1: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 【答案】(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原子核 (3)c 【解析】(1)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荷,二者靠近时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大多数α粒子没有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它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核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那么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 (2)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它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周围是绕核告诉旋转的电子,几乎没有质量。 (3)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它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周围是绕核告诉旋转的电子,几乎没有质量,故选c。 变式1: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