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号:22051269

[课件]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介绍主题班会课件(共27张ppt)内容预览-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日期:2025-01-06 科目:小学班会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春节,习俗,常规,中国,年画,压岁钱
预览图 9
小学班会 小学班会
() 俗 习 蛇 运 祥 年 new year 春节将至 习俗先知 目录 壹 春节相关童谣 贰 春节习俗常规版 叁 春节习俗时间版 肆 拜年相关礼仪 第壹 章 春节 相关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春节相关童谣 春节童谣 第贰 章 春节 习俗常规版 春节习俗常规版 1、扫尘 中国民谚 中国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起源于古代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扫尘习俗 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习俗常规版 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01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02 春节习俗常规版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贴年画 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贴年画 3、贴年画 春节习俗常规版 4、爆竹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每到春节燃放,鞭炮声此起彼伏,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安泰的美好愿望。 春节习俗常规版 5、年夜饭 年夜饭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也是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是何等的幸福,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而年轻一辈也正可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压岁钱在春节习俗文化中寓意避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节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赠送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习俗常规版 6、压岁钱 春节习俗常规版 7、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第叁 章 春节 习俗时间版 春节习俗时间版 大年初一:拜年贺岁 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