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1.利用资料,描述城镇和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2.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变化 3.了解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1.关于城镇和乡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和乡村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先有城镇,后有乡村 c.城镇和乡村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乡村在景观上没有差异 2.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 ) a.沙漠地区 b.高原地区 c.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d.热带雨林 3.在平原地区规模较大聚落的分布形态多为( ) a.点状 b.团块状 c.环状 d.条带状 4.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水资源匮乏 b.交通便利 c.地形崎岖 d.土壤贫瘠 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关于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道路密集 b.平坦开阔,良田万顷 c.地表崎岖,人口稀疏 d.湖水涟漪,鱼塘相连 6.台湾省南部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关于“地窖式”民居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于防御台风 b.利于通风散热 c.利于抵御风沙 d.利于抵御严寒 7.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 )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下图为某聚落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的聚落景观( )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 9.该聚落( )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 c.几乎没有休闲娱乐场所 d.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下图为古代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诗中“此地”的类型与特征是( ) a.乡村,房屋矮,农业为主 b.城镇,房屋矮,数量少 c.乡村,房屋少,商业为主 d.城镇,房屋高,数量多 11.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变化是( ) a.鱼塘增多 b.农田增多 c.人口减少 d.商户增多 读“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12.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一般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13.演变至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犯罪率下降 b.就业困难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 14.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平顶屋 b.高脚屋 c.碉房 d.窑洞 15. (2023甘肃白银中考)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甲村落所在的地形类型为 。 (2)甲村落位于丙村落的 方向;若甲村落到丙村落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3)如果要在图示两条河流中的a段和b段分别开发水上漂流项目,更惊险刺激的是 段,理由是 。 (4)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哪个村落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城镇 。为什么 。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居,主要用泥土混合茅草、麦穗等盖成,墙壁较厚,夏季阻隔阳光,使室内较凉爽,冬季阻挡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还可抵御风沙。结合“蜂巢屋”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建筑群反映了当地( ) a.气候干旱 b.河网密布 c.地势起伏大 d.土壤肥沃 2.该建筑群可能位于( ) a.东南亚 b.欧洲西部 c.南极地区 d.中东地区 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是一个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村庄。该村房屋利用高原苔藓作为填塞材料,苔藓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木屋的气密性能。近年来,该村作为新疆冬季旅游网红打卡点,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幕名而来。据此完成3~4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